问 :做笔记的目的是什么?
答 :遇到不会的或者新知识将其记录成笔记,以便于再次遇到该知识点时能够迅速找到答案。
问 :那你觉得笔记的核心在哪?
答 :因为笔记的目标人是自己,而且是为了下次能够迅速找到答案,故此我觉得笔记应该尽量简洁记录自己的不会的知识点,而不是长篇大论。需要长篇大论(即较为系统地讲解知识点)就已不属于笔记的范畴,而是单独的一篇干货文章。这也就是干货文章和笔记的区别。
问 :做笔记的时间选择:遇到即做还是先记录问题之后再做?
答 :先分析两种时机选择的优缺点。「遇到即做」优点在于避免了自己的拖延症,因为如果延迟做笔记的话会堆积一定数量的问题从而造成自己的焦虑,最后导致草草收尾或者直接不做。而其缺点在于做笔记和查阅资料势必会影响到当前项目完成的进度,从而造成自己的焦虑,然后反过来作用于做笔记使之草草收尾。
「先记录问题之后再做」优点在于不会像前者对当前项目进度影响那么大,而缺点则是可能拖延到最后就会不写了,直接 pass 了。
遇到问题,查阅资料的过程肯定是避开不了的。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看,如果仅了解了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没有明白问题的根源的话,下一次一定还会遇到同样/相似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通常不能用上次的解决方案,这样会造成自己的心理崩溃。
最终的方案:选择「遇到即做」。因为 99.999% 情况是你当前项目并不急,急的是你的时间上安排不合理,所以主要要改正的是你时间进度安排的能力,给自己预留出处理意外的时间。正因为 99.999% 的情况都是不急,故此拖延到最后不写的后果比影响当前进度的后果更为严重,所以选择「遇到即做」。
问 :如何做到「遇到即做」?
答:主要需要克服自己怕影响当前进度的心理。
首先,安排任务的时候预留处理意外的时间。可以试着按照最低限度来安排任务。
其次,心理暗示自己,这项目不着急。
接着,告诉自己,即使完成了你没有任何问题/难题的记录,也等于项目白做了。因为你没有做任何积累,面试问到你遇到的难题你依旧回答不上来。也就是说,项目的本质是积累知识和经验,即使弄懂一个问题就是充分发挥了项目的作用。
最重要的道理是:慢慢来把每个知识点吃透比快速完成项目强,从一个健身视频学到的 ATHLEAN-X’s:每組12下做3組會抹殺你的努力
问 :写总结的目的是什么?
答 :知道自己过去一段时间做了什么,取得哪些成果,以及有哪些不足之处
问 :总结写什么?
答 :工作内容、取得成果以及不足之处。其中工作内容与成果可以合并在一起完成。不足之处最好不要写技术上遇到的难题,更多去记录非技术上遇到的问题。技术难题/问题都记录在笔记中,总结的不足之处更多是记录方式方法上的问题记录。
问 :为什么需要写不足之处?
答 :在项目上会走上了已无法挽回的道路,你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在下一个路口再修正。而总结中的不足之处则记录下如何走上错误道路,以及给出修正的建议,这样才能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修正道路。